top of page

【東福藝聞】「五」彩繽紛的教會用色

文/林韡承弟兄


您可能有注意到,教會的十字架前陣子曾掛過紅色的布,又有一天換上金色的布。有人就問道,將不同顏色的布掛在十字架上,有什麼意義呢?


這個問題非常好,而且答案不只一個。從最簡單的面向來看,在會堂內懸掛布疋,單純就是一種裝飾。舊約聖經讓我們看到,以色列人的崇拜場所(會幕與聖殿)非常美麗,用了各種顏色、各種質地的建材與裝飾:「金、銀、銅、鐵、石、木,和紫色、藍色、朱紅色線與細麻」(歷代志下二章 14 節)。耶穌也說,即便野草這麼微不足道的生物,神也給它比穿金戴銀的所羅門王更華麗的妝飾(馬太福音六章 30 節),可見在合理範圍內,我們可以盡可能地美化我們的崇拜。


當然,敬拜神最重要的不是外表,而是內心。因此,布疋的裝飾,除了增加美感,更透過象徵來提醒我們信仰的意義。例如金色讓我們聯想到尊貴與天堂,所以我們用金色布慶祝耶穌從死裡復活,在天上作王;五旬節我們紀念聖靈如火焰降臨,因此我們用紅色等等。


但有些人可能會問,畢竟每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在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區與文化皆有所不同,那麼為何我們用的是目前這些顏色?這就要說到十字架與布疋的第三層意義:追溯我們的信仰傳統。現今台灣基督教大抵可以追溯自十九、二十世紀來到東亞的西方宣教士;這些西方教會(例如英、美、加),又傳承自更早的羅馬教會。根據基督教禮儀學家研究,崇拜用色最早來自西元 396 年的義大利;到了十二世紀,崇拜用色在西方逐漸統一,確立了五款基本顏色—黑、白、紫、紅、綠,就是如今的用色。將布疋掛在十字架上也來自同樣的傳統。


因此,當我們看到十字架上的布,我們一方面可以欣賞它作為會堂裝飾,二方面可以思想它的象徵意義,同時也可以為著數千年來的信仰前輩感謝神:他們得到了福音,一步步傳承給我們,我們也將這福音繼續傳承下去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