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東福藝聞】我們聚,是為了「彌撒」

文/林韡承傳道


「彌撒」這個字來自西元第六世紀左右的教會崇拜。就像信友堂有一套既定的崇拜程序(開始時唱《要等候主》,最後唱《三一頌》),從六世紀開始,聚會結束時,領會會用拉丁文說:“Ite, missa est.” 意思是:「去吧!此是彌撒。」後來的人就以「彌撒」稱呼整場聚會。(這個詞單純是一個拉丁文字,因此不限天主教使用,也有一些新教(基督教)宗派用它來稱呼主日崇拜聚會。)


但「彌撒」的本意是什麼?這個字來自拉丁文 missio,即「遣送」。到底遣送了什麼、誰被遣送,眾說紛紜。有一說是「耶穌」作為贖罪祭已被遣送給天父,另一說是阻斷人與神中間的「隔閡」已被遣送離開。最有可能的,是「會眾」被遣散 (dismissal),即「散會」之意。但有神學家認為,我們不只是被「遣散」,更是被「差遣」進入世界,有如宣教士一般 (missionary)。用句學生團契常說的話,「我們聚,是為了散」:我們聚,是為了彌撒——為了被差遣進入世界。


因此,許多教會在主日的最後一個環節,是將崇拜時豎立在會堂前方的十字架,緩緩移出會堂,並由主領或牧師宣布:「平平安安地去吧,去愛主,服事主。(Go in peace to love and serve the Lord.)」這象徵著耶穌被天父差遣進入世界,而我們身為耶穌的門徒也跟隨祂進入世界,執行祂所頒布的使命 (mission):愛主,服事主,並藉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去愛、去服事世上的人。(與會者此時通常會回應:感謝歸於神,哈利路亞!)


平平安安地去吧,此是彌撒。Ite in pace, missa est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